乳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治疗乳腺囊肿一般都是以手术为主,如果是单一囊肿,医生多半会采用针刺吸液法,就是利用针把水抽出来。此外,症状较明显的病人还可以服用利尿剂、止痛剂、荷尔蒙药物或口服避孕药,以减轻囊肿所带来的不适。
如何判定乳腺囊肿病理:乳腺囊肿病具有以五种病变,它们并不同时存在,乳头状瘤,腺病和囊肿是其主要病变。各种病变的出现率与取材多少有关,如切片中找到5种病变中的3种或3种主要病变的两种即可诊断本病。
该病属于乳腺良性病变,一旦发现应考虑手术切除,手术只需行肿物单纯切除,如在哺乳期,同时有继发感染时,应控制感染,然后携肿物切片并送病检。本院“三才疗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和生物工程技术,遵循止痛-消核-修复-调理的治疗原则进行综合性的整体治疗,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良性乳腺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难题。
那么如何治疗呢?根据囊肿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单纯囊肿:在乳腺囊肿中最为多见。主要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导管上皮增生,管内细胞增多,致使导管延伸、迂曲、折叠,折叠处管壁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形成囊肿。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以圆形或卵圆形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囊肿可单发,亦可多发。单发者肿块常迅速生长,易与乳腺癌相混淆。囊肿常可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并伴有经前乳房胀痛。为明确诊断,可行钼靶x线摄片、超声及针吸细胞学检查。如果经多次穿刺后仍不效,或经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证实有上皮增生或乳头状瘤病者,则宜手术治疗。
2、积乳囊肿:又称乳汁潴留样囊肿,较单纯囊肿少见。主要是由于哺乳期某一导管阻塞,引起乳汁淤积而形成囊肿。囊肿可见于乳房的任何部位,以发生于乳房深部者最为常见。本病多见于育龄妇女,常发生于妊娠哺乳期或哺乳期过后,临床以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有囊性感,边界清楚,活动度大,与皮肤无粘连。继发感染时,可见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同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囊肿较大,病史较长,反复发生感染者,宜手术将囊肿切除。
1、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等就不太适合我们患者了还是多吃点开胃、帮助消化的,清淡的食物。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除非你身体健康没有任何严重。
2、油腻性的食物也要少吃,蛋糕、快餐、肯德基什么的也要少吃,另外甜点、冰激凌也要少吃。
3、少吃发物,比如海鲜、羊肉等等;热性的食物也要少吃,比如肥肉、油炸麻花等等。
4、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作料也要少放,虽然是天然的调味品,但是具有一定的诱发性以及毒性,将会导致疾病发生。
1.手术:手术由大到小,国内以改良术为主,国外以区段切除保乳术为主,更人性化、合理化。
2.中医中药治疗:中药可补血补气,扶正祛邪,提高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与协调,全面提高人体体质,防止乳腺囊肿复发。中药辅助治疗避免了化、放疗的巨大副作用。药物只杀灭囊肿细胞,不杀伤自身正常细胞,使治疗更趋于个性化。
3.化疗:化疗方案有很多种,应根据肿瘤的种类不同,腋淋巴结转移多少不同,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有效控制血行转移,杀灭亚临床期微小癌灶,防止囊肿转移。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乳腺囊肿缩小、降级,以期作保乳手术。
4.放疗:放疗由以往辅助治疗改为区域治疗,在保乳术时尤为重要,通常采用术中小剂量短程局部治疗。
1.肝郁脾虚型
主证:乳腺肿块,球型,光滑活动,可有疼痛,胸胁满闷,食少纳呆,舌体稍胖,苔白微腻,脉弦,脾脉弱。
治法:疏肝行气,健脾渗湿
方剂:逍遥散合参等白术散加减
获等15g,党参6g,青皮15g,苍术10g,慧该仁20g,厚朴12g,当归6g,积壳12g,白术15g,炒扁豆20g,木瓜12g,浙贝12g,甘草6g,丝瓜络15g,炒麦芽60g
针刺:平补平泻,选用肝俞、阴陵泉、足三里、擅中、脾俞、肾俞等穴。每周四次,每次留针30分钟,其中10分钟行针一次
耳针或耳压:选用胸、肝、肾、内分泌、卵巢、肾上腺皮质等穴。两耳交替进行,每周四次
2.冲任失调型
主证:肿块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经前作胀变硬,经后变软,月经期、量、色、质有不正常,腰膝酸软,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少,脉细
治法:调理冲任
方剂:首乌地黄汤加减
何首乌10g,熟地12g,山药15g,拘祀15g,生山植12g,山茱黄12g,白芍12g,获等15g,积壳12g,炒麦芽60g,浙贝12g,获术9g,川芍9g
针刺:补法为主,选用四满、三阴交、肝俞、肾俞、足三里、太冲、肩井、阴陵泉等穴。每次3一4组穴,留针3分钟,每周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