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子宫肥大切除

很多子宫肥大患者反映,很多小医院在得知患者患有该病后,由于利益的驱使,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就决定进行子宫切除治疗。很多患者并不放心小医院的手术技术,专门找到权威的大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得知的治疗结果并非是子宫切除。

子宫肥大的治疗有哪些?

1.药物治疗

适用于轻度糜烂,方法如下:

(1)10~30%硝酸银溶液或10%碘酒 用棉签黏药小心地涂抹患处,用硝酸银后,应以生理盐水涂抹,使多余硝酸银成为无腐蚀性氯化银。每周2次,4~6次为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

(2)重铬酸钾液 用棉签沾药小心地抹患处,于月经净后上药一次,在下次经后可重复一次,对糜烂面较大者,有时效果较好。涂药前,先用0.1%新洁尔灭拭净宫颈黏液,后穹隆置棉球2个,防药物流下灼伤阴道黏膜。毕后取出棉球,再用75%酒精棉签揩拭涂药区(配方:重铬酸钾10g,浓硫酸75ml,加水至100ml)。

2.手术

对宫颈肥大、糜烂面深广且涉及颈管者,及(或)疑有恶变者,可作宫颈锥形切除。切下组织送病检。此法瘢痕较小,术后宫颈能保持原状。

3.电熨术

用电熨头接触糜烂面,使组织凝固,形成痂皮,约二周后痂皮开始脱落,创面愈合一般需6~8周。手术应在月经净后3~5天进行。有附件炎者忌用。治疗后白带可暂增多或出血。如出血较多,可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24小时后取出。缺点是有时因瘢痕收缩致宫颈狭窄。

子宫肥大患者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1、乌骨鸡汤

组成: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

用法:将鸡洗净,去脏杂,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熟,去药渣,加入调味品后食肉喝汤,分2—3次服完。月经前每天l剂,连服3—5次。

作用:健脾养心,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而致月经过少,经色稀淡,头晕眼花,心悸怔仲,面色萎黄,少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2、归地烧羊肉

组成: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

用法:羊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并入洗净之药及酱油、盐、糖、黄酒,清水各适量,红烧至肉烂,可常服。

作用:温中补虚,益气摄血;适用于气虚所致月经量多,色淡质虚,面色无华,神疲气短,懒言,舌质淡,脉弱无力。

3、生化蜜膏

组成:当归益母草各30克川芎桃仁甘草丹皮各10克炮姜5克白蜜50毫升

用法:前七味加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加白蜜收膏,每服30毫升,日服3次。

作用:活血化瘀,温经调经;适用于瘀血停滞所致月经过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舌正常或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4、母鸡艾叶汤

组成:老母鸡1只,艾叶15克。

用法: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舌淡脉细。

5、地黄煮酒

组成:生地黄6克,益母草10克,黄酒200毫升。

用法:将黄酒倒入瓷瓶(或杯)中,加生地、益母草,隔水蒸约20分钟,每次服50毫升,日服2次。

作用:活血止血;适用于血瘀所致之月经过多,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6、两地膏

组成:生地、地骨皮各30克,玄参、麦冬、白芍各15克,阿胶30克,白蜜40毫升。

用法:前五味煎取浓汁300毫升,另用60毫升白开水将阿胶烊化,兑入药汁内,加白蜜,置文火上调,候凉,装瓶。每服 20毫升,每日3次。

作用:滋阴养血;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热内扰所致的月经过多,色红,头晕,心烦口渴,舌质红,脉细弦。

子宫肥大治疗时有何注意事项

子宫肥大治疗注意事项:

1、保持外阴的清洁:专家表示,子宫肥大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注意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同时保持外阴的干燥、透气,还要注意禁止性交。

2、注意勤换内裤:专家指出,子宫肥大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勤换内裤,而且平时穿的内裤应选择棉质的、宽大的,不要选择尼龙制的。

3、注意生活用品的消毒:子宫肥大的治疗还要注意生活用品的消毒,比如穿过的内裤、用过的毛巾、浴盆等等,都要进行消毒。

子宫肥大的中医治疗方法

气虚,主要指脾气虚。由于平时身体虚弱,脾气不足;或因饮食不规律、劳逸失度等损伤脾气,致使气虚不能固摄经血,因而引起月经量多或提前。脾虚日久即会影响及肾,或流产手术等也会损伤肾气,最终导致脾肾两虚而使病情加重。至于血热的原因,或因素常嗜辛辣上火之物;或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火;或由于阳盛体质之故,都会使得热入血中,逼迫经血速行,下血量多,称迫血妄行。

对气虚证候,要用健脾益气摄血法,可选择归脾汤加减,药如:黄芪25 克,党参20克,炒白术15克,阿胶珠、桑寄生各30克,艾叶炭9克,炮姜炭、炙甘草、茜草各6克,煨木香3克。如果血量过多,腰酸尿频,手足不温者,再加鹿角胶(烊化)、炒杜仲、菟丝子各15克,乌贼骨30克;小腹空坠明显者,加炒升麻、炒柴胡各6克;兼见口干欲饮者,属于失血伤津之故,可加麦门冬30 克,五味子9克。

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月经的颜色、经质的变化,再结合其他伴见症状仔细辨别,然后按气虚或血热的不同证候,分别治疗。一般说来,大凡月经量多,色淡红或正常,质稀薄,或血块与淡红血水并见,同时有面色萎黄,或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等症状者,属于气虚;月经量多,颜色深红质粘稠,同时见有面红唇干,尿黄,便秘;或者有小腹胀痛,心烦口苦,脉滑数,舌红苔薄黄等症状者,属于血热。

对于血热证候者,要用清热凉血止血法,可选用固经丸加味,药如:龟板胶15克(烊化)、炒黄芩、炒黄柏各9克,生地黄、地骨皮、椿根白皮、地榆炭各15克,北沙参、炒蒲黄各20克。出血过多者,还可加阿胶(烊化)、陈棕炭各20克,煅龙牡各30克;倘有脾胃不和,大便溏泻者,去生地、黄柏,加炒白术10克,白扁豆30 克,藿香梗6克;如因出血伤阴耗气,见有心悸、口干者,可加太子参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9克。

以上两种证型中,较为多见的是血热证,临床变化也较多。但是无论气虚或血热,都可能挟有瘀血,瘀血阻滞造成血不归经,也可导致经量过多。

相关专家在线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