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对子宫肥大并不了解,会错认为自己平时不注意饮食、锻炼,导致子宫脂肪堆积,造成肥大症状的出现。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这里的肥大指的是子宫肌壁层厚度变大,子宫整体呈现均匀增大且重量超过标准值的上限的一种病态状态。
1.子宫腺肌病
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病人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从经前1周左右即开始,或可延长至经后1~2周,少数患者疼痛时间在月经前后,仍呈周期性。月经过多是子宫腺肌病的另一主要症状,常导致贫血。少数患者发生大量出血,易被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2.子宫内膜癌
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晚期患者自己可触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宫或/及邻近组织器官可致该侧下肢肿痛,或压迫输尿管引起该侧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致肾脏萎缩;或出现贫血、消瘦、发热、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主要症状为月经量过多,持续天数延长;亦有表现为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经量及持续天数无明显改变;或表现为月经期延长,但经量不多。
患者多为经产妇,且多数为3产以上。患病时间长、流血量多者呈贫血貌。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一般为6周妊娠大小,少数超过8周妊娠大小,质地较坚韧。双侧卵巢可稍增大,有多发性滤泡囊肿。
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子宫肌层内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壁的变化。
(一)大体所见:子宫呈均匀增大,肌层肥厚达2.5~3.2cm。切面呈灰白色或粉红色,硬度增加,纤维束呈编织状排列。外1/3肌层内血管隆突,内膜正常或增厚,有时可见合并小型平滑肌瘤(直径小于1cm)或内膜息肉。
(二)镜检:图象所见不一致,有以下几种形态:①单纯平滑肌细胞肥大。镜下观察与正常子宫肌层相同,无胶原纤维增生,血管壁亦无明显变化;②子宫肌层内胶原纤维增生,形成子宫纤维化;③肌层内血管壁变化:动静脉明显扩张,在新生的血管周围有成团的弹力纤维增生。
一、炎症。一些妇科炎症的长期影响也有可能导致宫颈肥大,常见的有慢性附件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子宫慢性肌炎,因为这些炎症会导致女性宫颈充血、水肿等,宫颈腺体和间质发生增生而导致宫颈不同程度的肥大,也可能是由于子宫肌层内的胶原纤维增生,子宫呈纤维化后就会肥大。
二、子宫复旧不全。常见于多产的妇女,多产妇女由于子宫肌层失去弹力组织,在平滑肌和血管周围增生,从而导致宫颈肥大,盆腔积血也能会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从而使宫颈呈不同程度的肥大。
三、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临床上常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尤其病程较长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如果患有一些发性子宫血管病变,子宫肌层的血管会发生硬化,从而导致宫颈肥大。
四、病原体的入侵。病原体的入侵也是造成宫颈肥大的原因之一,造成宫颈肥大的病原体主要有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病毒等,有时候盆腔瘀血,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亦可致子宫肥大。
妊娠以后,子宫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子宫内血管增多。
扩大后的子宫变软,子宫似圆球形并有囊性感;妊娠3个月后子宫又变为椭圆形,同时肌层也明显增厚,重量也明显增加,足月妊娠子宫的重量为非妊娠子宫的20一25倍(正常子宫约40克)。
多产妇,月经增多而子宫一致性增大,子宫内膜正常或增厚,个别呈息肉状,但病理检查多数正常,少数显示增生,则可诊断为子宫肥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