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绝经相对来说比较早,一般要到绝经年龄通常在45-55岁之间。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以免引起其他的妇科疾病和对身体造成损伤,不到40岁绝经的女性,往往并不是正常绝经年龄,这也就意味着机体可能存在某种病变,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卵巢早衰。
绝经是女性的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理论上,我国女性的绝经年龄是在45-55岁之间,但是多数人都在50-52岁左右。 40以前绝经,医学上成为“早绝经”,55岁以后绝经,称为“晚绝经”。 过早绝经和过晚绝经都不好。
过早绝经的女性,由于性激素水平过早降低,更容易患的“更年期综合征”,更容易出现精神和心理状态不稳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 更重要的是,过早绝经的女性,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倾向,容易患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因此要非常注意健康饮食,定期体检,适当做运动。
过迟绝经的妇女,当然也要警惕。因为,55岁以后还未绝经,体内激素水平长期偏高,增加了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风险。 过了55岁未绝经的妇女,必须定期到医院做B超检查子宫内膜(有必要时还要做内膜活组织检查),以及乳腺B超,防患于未然。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很多妇女都是53岁或以后才绝经的,因此患乳癌的比率比发展中国家要高。一句话,早绝经和晚绝经都不好。
导致绝经的提前和推后的原因很多。包括生育年龄,使用过的药物,精神压力,生活饮食等。专家建议,如果出现早绝经的症状,在生活上有规律地安排起居生活,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和劳动,以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维持神经系统的稳定性。饮食上做到平衡合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禽肉、牛羊肉等,配合蔬菜烹调食用,以起到补肾益精、健脾养血的作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激素替代疗法。
女性月经提前“谢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与女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度不高有关,而且随着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食品、环境质量的下降,体力劳动的减少,以及蛋白质、脂肪等的超标摄入,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女性月经的正常规律。其次,与生育状况有一定关系:即首孕年龄越大,绝经愈早;妊娠次数越少,绝经越早。这是由于初次妊娠年龄越大,妊娠的次数越少,导致女性一生排卵次数增多,绝经发生则早;另外,哺乳时间越长,绝经越晚。这是因为女性在哺乳期排卵会受到抑制,哺乳时间延长,排卵次数减少,则绝经越晚;反之,哺乳时间越短,绝经越早。还有,口服避孕药时间越长,绝经越晚,这是因为口服避孕药作为外源性的女性激素,可以抑制排卵的发生,导致绝经晚。再就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女性的心理负荷大为增加,精神压力空前严重,所以白领女性中出现大范围的严重更年期症状也就不足为奇了。一项问卷调查资料显示,在30~40岁的白领女性中,27%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隐性更年期现象,严重影响了自己与家人的生活与工作。而性格较封闭或生活较富裕的女性,往往对生活的要求更高,想得越多,心理上的阴影也会影响到生理内分泌的变化。
如果出现了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规律,乳腺增生,身心疲惫、体重增加、烦躁失眠、皮肤干燥、发色枯黄、骨关节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防造成严重后果。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这样会致使整个生殖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器官组织的体积变小,重量减轻,血管减少,上皮萎缩,间质纤维化,脂肪组织亦减少。随之而来的则是外阴明显萎缩,阴毛稀疏,变白,大阴唇因脂肪减少而显扁平,小阴唇及阴蒂变小。由于皮脂腺功能降低,外阴皮肤变得干燥。尿道外口及阴道前壁退缩到阴道入口顶部,这样很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由酸性变为碱性,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阴道炎。除了外阴以及阴道,子宫和卵巢也会萎缩。
不仅如此,诸如出汗、失眠、头痛、血压不稳、心悸、骨关节疼痛等症状也会接踵而至,还可以产生骨质疏松、血脂代谢异常、性生活障碍,及尿频、尿急等,对妇女的健康危害较大。
特别提示:
1、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女性朋友要多抽出点时间关爱一下自己的身体,每年定期做一次妇科检查。
2、在生活习惯上,要坚持经常喝牛奶、摄入鱼、虾等食物,经常锻炼身体,提倡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家庭内戒烟、杜绝被动吸烟。另外,产后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时间尽量延长;生育期妇女避孕可以采用口服避孕药,从而避免提早绝经给健康带来危害。
3、在精神上,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状态,经常微笑甚至大笑,这是一种全身心的减压剂,它可以帮助减轻忧虑、紧张、压力。
4、饮食、睡眠都要按部就班。这个时期的女性因长期用脑过度,记忆力已大不如前,还会有反应迟钝神经紧张以及心悸无力等症状。要注意吃些核桃、花生、松子、腰果等一类的补脑食物,少吃油腻食物。食谱多选择瘦肉、鱼、脱脂牛奶和蔬菜水果。另外,也要多吃一点含植物雌激素的豆制品、芝麻;每星期喝2~3次豆浆,以补充体内的雌激素。
绝经期开始的时间 以往人们认为,到了月经停止的时候,才是“正式”的绝经期,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月经停止前已经属于绝经期的范畴,称之为围绝经期。近期英国的学者认为,绝经的开始可能比以往认为的要早10年,于35岁以后,并持续到50多岁。临床观察证明,女性在40岁以前就有骨密度的变化,44岁前就有月经周期和出血量的变化。骨质疏松常被人们认为是绝经期的标志。
绝经前数年胆固醉已经升高 女性到了绝经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血清中的胆固醇悄悄升高。日本的医学研究发现,围绝经期的妇女胆固醇明显升高,升高的时间在自然绝经前3年至自然绝经后1年。由此可以推断,在自然绝经期前3年,就应该注意体质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绝经期过早来临是病态 绝经期没有具体年龄期限,但在40岁以前光临,则是病态的体现,预示着卵巢功能过早衰退。女性在接近不惑之年的时候,月经失去规律,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而且伴随着肢体乏力、性欲减退、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面部潮热、精神抑郁、烦躁不安等更年期症状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真正的卵巢早衰,卵巢中的卵泡先天性过少;要么是卵巢无反应综合征,卵巢萎缩变小。前者虽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可适当地补充雌激素,借以代替卵巢的自身功能;后者多是由于卵巢受到严重感染或是肿瘤作祟,如能及时治疗,有望恢复生殖功能;若系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经过抗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加强卵巢——脑垂体的活性,也可恢复卵巢功能。这些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诊断、早采取措施。由此看来,绝经期过早来临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 美国学者对4万名妇女进行调查后发现,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者与不接受者相比,罹患心脏病危险减少26%,罹患结肠癌危险减少28%,发生髋关节骨折危险减少47%,在6年研究期间的死亡率降低22%。不过,雌激素是有明显副作用的性激素,只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其是。
绝经分期:
一、绝经前期:指卵巢有活动的时期,包括自青春发育到绝经,也就是绝经前的整个生育期。
二、围绝经期(更年期):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临床特征上、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40岁左右),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1994年以前的妇科教科书中“更年期”又称围绝经期。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召开有关绝经研究进展工作会议,提出为避免混淆,不宜用更年期这一术语。
三、过早绝经:40岁以前绝经者也称卵巢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