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综合症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都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人际交往、情感、身体健康,所以不要放松该病的预防和治疗。经前综合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素治疗、心理治疗、运动缓解、饮食调理等多种方法。
放松心情
不要对这几天有畏难情绪,也许你不去刻意地想着它,它反而不会来打扰你。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可帮助你应付甚至预防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
少吃甜食
甜食会使人情绪不稳,焦虑,所以不妨少吃甜食或不吃,而多喝水,多吃些新鲜水果。
少吃动物脂肪
动物性脂肪会提升雌激素的量,你可以吃一些含有植物脂肪的食物,以减轻你的痛苦。
多吃纤维
纤维帮助体内清除过量的雌激素。多吃蔬菜、豆类、全麦、荞麦以及大麦(不仅纤维丰富,也含有大量的镁)等食品,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p#副标题#e#
少喝酒
酒精会使头痛及疲劳更严重,并引发吃甜食的冲动。所以少喝酒是很必要的
不妨多做运动
运动实在是一种“万能药”。每天在新鲜的空气中快走、游泳、慢跑、跳舞等,都对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而且在月经来之前的1—2周增加运动量,会缓解不适。
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使你放松心情,患者应练习缓慢地深呼吸。
泡矿物澡
在温水中加入1杯海盐及2杯碳酸氢钠。泡20分钟,会使你放松全身的肌肉。 #p#副标题#e#
补充营养素
①维生索B5、B6:
B550毫克,B650—100毫克,这两种维生素有助于缓解情绪不定、水分滞留、乳房胀痛、想吃甜食及疲劳等症状。
②维生素C及生物类黄酮
3咖毫克,分成数次服用,可以缓解压力,它有助于减轻经前症候群患者的情绪紧张
③维生素E
这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缓和乳房疼痛、焦虑及沮丧等症状。
④钙及镁
这两种矿物质一起服用对经前症侯群患者很有帮助。钙帮助预防经前的痉挛及疼痛,而镁帮助体内吸收钙。
瑜伽七式摆脱经前综合症
平衡膳食,增加豆类食物及钙的摄入量有调节激素分泌和平衡情绪的作用。此外,通过瑜伽的体位法练习对缓解PMS的症状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体位法练习结束后,还可以闭上眼睛做十几分钟的冥想,效果会更好。
一、战士二式:两脚分开一大步站立。吸气,抬双手与肩平。呼气,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小腿挺直,脚跟紧压地面,成弓步站立,舒展腹股沟。保持5次呼吸后,换方向再做。
二、半月式:吸气,双手侧平举。呼气,屈右膝,手放在脚尖的延长线上,同时抬脚后跟,眼看地或正前方,放松腹部,使重量落在支撑的右腿上,抬起左腿并伸直,保持5次深呼吸后,慢落放下左腿。换方向再做(进行)。
三、单腿下犬式:从下犬式开始,吸气,双掌推压地面,抬起左腿,向天花板延伸,保持肩胛平。保持5次呼吸后,放下右腿。呼气,屈膝跪下,婴儿式休息。然后换侧再做。
四、蛇式:俯卧,双手分开同肩宽放在肩下,吸气,依次抬起头、颈、胸.腹、腰,体会脊椎一节一节抬起,挺胸,肩胛向后展,直臂或屈臂做均可,保持5次呼吸后,呼气,放松全身慢慢还原至俯卧。
五、蝗虫式:俯卧吸气,双手掌心朝下放于身体两侧,压地,抬上体及双脚,拉长脊椎,收紧臀部,能量集中在背及腹,目视前方,保持5次呼吸后,呼气,放松,侧脸放在屈臂上休息。
六、骆驼式:跪立,双膝分开与臀宽,收臀,提胸,提脊背,伸展大腿前侧,腹股沟,吸气,双手扶臀,上体慢慢后仰.髋部前送,呼气,两手尽可能抓扶脚跟。收紧肩胛。挺胸、放松颈部,保持5次呼吸后慢慢还原。
七、肩倒立:仰卧,双脚并拢上举,肩胛内收,双手撑在背部,摆动双腿,用腹肌挺髋,尽量向上伸直腿,下巴压胸骨。平缓呼吸,保持2分钟。放下时,屈膝收腿用腹肌控制慢回落。
食疗:
黑木耳炖豆腐
木耳30克,豆腐3块,核桃仁7个,加水炖汤服用,适合于月经前易怒,烦躁者。
百合枣仁汁
鲜百合50克,生熟枣仁各15克,枣仁水煎,去渣取汁煮百合食用。适合于经前期失眠,烦躁,易怒者。
银杏桂圆汤
银杏3枚,桂圆7个,加水同煮汤,每天空腹服用,适合于头痛失眠者。
银耳参
银耳15克,太子参25克,冰糖适量,水煮饮用,适合于经前期精神症状者。
大枣甘草汤
大枣10个,甘草4克,浮小麦30克,用三大碗水三样食材煮成1碗,去渣取汁服用,适合于有精神症状者。
枸杞头荠菜汁
将鲜枸杞头250克,鲜荸荠250克,分别洗净,放在温开水中浸泡15分钟,取出切碎,放在家用粉碎机中搅拌成浆汁,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用小火煮沸服用,适合于疲劳无力者。
服用药物:
1、经前焦虑性情感异常:症状短于1周者应强调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自助疗法。必要时可于黄体期服安定剂,眠尔通200~400mg,或利眠宁5~10mg或安定5mg,日服3次。头痛、肌肉痛、盆腹腔痛等症状较突出者,可服用萘普生,首剂500mg,以后250mg,日2次;或甲灭酸(扑湿痛)250~500mg,2~3次/d。睡眠异常(入睡容易,但常在半夜醒来,浮想联翩,不能再入睡),由于失眠导致白天疲乏、情绪改变者,可给多虑平,开始剂量10mg,需要时可增至25mg,睡前1~2小时服。
2、经前加剧的忧郁性情感异常:可在整个周期服用抗抑郁剂,如三环抗忧郁药,或于每晚就寝前服去甲替林25mg,需要时可增加剂量,直至125mg;或氯丙咪嗪25mg/d,必要时可增至75mg/d。或每日上午服氟苯氧丙胺20mg,失眠突出者应避免开始即予服用。
3、躁郁循环性气质:躁狂情绪与轻度抑郁情绪交替出现者,可给予服用抗躁狂药物——丁螺旋酮。可于月经前12天开始服用,25mg/d;或阿普唑仑(三唑安定)0。25~5mg/d,于月经前6~14天服用。症状持续日期较长者,可从月经前14天起服,直至行经第二天止,0。25mg,日3次,根据病人反应而增量,直至4mg/d,行经开始后以每日25%递减直至卵泡期,否则会有撤退性焦虑发生。氨酰心安,可穿越血脑屏障,阻断CNS及外围β-受体,产生交感神经阻滞作用,且有降低血浆肾素活性,抑制醛固酮排出,也可缓解躁急情绪,剂量50mg/d。
激素治疗及抑制排卵:
1、孕酮治疗:虽然并未明确PMS发病伴有孕酮缺乏,但在黄体期应用孕酮治疗普遍受到临床学家的支持。常用孕酮栓阴道塞药,200~400mg/d,或口服微粒化孕酮200mg,2/d。
2、抑制排卵:仅适用于许多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症状特别严重丧失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者。①应用GnRHa成功率最高,但费用昂贵,且需要激素替代疗法避免低E血症后果;②丹那唑200mg/d×3个月,建立一个无排卵、低E及雄激素环境的假绝经疗法。许多PMS症状,如抑郁、躁急、紧张、乳房痛、肿胀感等显著减轻,但雄激素作用的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有严重的长期代谢性副反应,如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下降,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上升,加速心血管病的发生;③长期E2治疗,常用0。2mgE2经皮肤贴敷/d,再于月经周期第十九~二十六天加服炔诺酮5mg;④甲羟孕酮30mg/d口服,最经济简便,副反应亦较少,但疗效不如上述3种药物。有些病人可发生抑郁,发现后应即停药。如应用几个月后疗效可靠,可改用长效甲羟孕酮,150mg,每3月肌注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