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危害女性生殖健康非常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进行而B超就是检查子宫腺肌症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有生育史的女性比没有生育史的女性发病率要高一些该病主要与孕激素有关
1、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是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子宫肌层形成的。会有月经量大,痛经,有血块 不孕等症状。
2、般的子宫腺肌症是轻度的需要药物治疗,重度的情况就需要手术治疗,您需要结合您的症状和检查结果等,来决定具体的治疗。
3、子宫肌腺症会引起患者痛经,子宫肌层组织结构紧密,异位内膜组织在肌层内广泛出血,造成子宫张力增高,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造成痛经,而且逐月加重。在每次月经前及月经期,都会有痛经的现象,痛苦很大,不能入睡,影响休息和工作,痛经时需吃强效止痛药才能缓解,随着病情加重,止痛药缓解的时间也在缩短,药量也不断加大。病变严重者,即使不在月经期间也会有疼痛。给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
4、子宫腺肌症会造成患者月经过多,以及贫血。子宫肌腺症患者的子宫较正常人明显增大,呈球状。子宫内膜的面积增加,造成出血过多,经期延长,同时伴有子宫内膜增生,也是出血过多的一个原因。过量的出血,可导致贫血。
5、子宫腺肌症可以导致患者不孕,异位内膜组织可造成盆腔广泛粘连,导致输卵管不通造成不孕。
6、老实说不太可能自愈的,药物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子宫腺肌的治疗如下:
1、一定要注意休息,定期复查
2、当宫内膜弥漫地入侵宫肌壁时称为宫腺肌病。如入侵的宫内膜仅局限于宫肌层的某一处,引起该处的平滑肌细胞极度增生,形成球体时,有人称之为宫腺肌瘤。以上两者均属于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异位的宫内膜未超出于宫的范围,故又称为内在性宫内膜异位症
3、具体治疗方法原则上症状轻微者采用期待疗法;有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先行药物治疗,病变较重者行保守手术;年轻无继续生育要求的重度患者可采用保留卵巢功能手术辅以激素治疗;症状和病变均严重的无生育要求患者可考虑根治性手术。
4、腹腔镜技术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领域,使子宫肌瘤的治疗也从“巨创”走向“微创”。因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腹部几乎不留瘢痕、盆腔粘连少、输卵管阻塞轻微,更易于保留输卵管。组织凝固创面可以防止纤维素的渗出、沉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5、临床经验证明子宫腺肌症用中药保守治疗能够完全治愈。像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有中药“祛瘀正宫贴”,祛瘀正宫贴乃传统中医黑膏药,治疗1~3疗程就能治愈。祛瘀正宫贴由多种中药材精细配制而成,诸药互相配合,补泻兼施,相辅相成,疏肝理气、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使气血行畅,瘀滞得消,痛经得愈。可以迅速改变盆腔的内环境,同时改变患者的体质,从而治愈子宫肌腺症。手术治疗复发率高,风险大,如果子宫全切,还会引起女性急速衰老。
6、注意事项: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生长缓慢,妊娠期常发生退变,绝经后停止发展,故一般预后较好。如病变范围过于广泛,或肠道受侵,则可能发生肠梗阻这一严重并发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少并发妊娠,妊娠后亦易发生流产、早产或输卵管妊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保守治疗效果均较理想。年轻患者且可再次恢复生育功能。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机率很小
如何判断子宫腺肌症:
(1)临床表现。该病的临床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凡30—50岁的经产妇,在多年不育后,出现下列三联症: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检查时扪到均匀增大而质硬的子宫,应首先考虑子宫腺肌病的可能。于月经前或经期第1—2天再次妇科检查,如发现子宫较前增大,变软,有压痛时,可在临床上诊断本病。由于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子宫无明显增大或外形不规则呈肌瘤样突出,术前常被误诊或漏诊,易与子宫肌瘤相混淆。
(2)B型检查。B超的典型声像图为:①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②子宫肌层内有多发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③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或示官腺肌瘤表现为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限不清,子宫肌层内可见小囊样低回声反射,多见于子宫后壁或子宫角处。此外,子宫在月经期或前后增大,以后渐小,呈现周期性变化。
(3)子宫碘油造影。对诊断本病有一定帮助。在X射线图像上可表现为宫腔扩大,碘油从宫腔的某一处或多处进入肌层,形成憩室样球形突起,可诊断子宫腺肌病。若病变位于深肌层,肌壁内的小囊腔与宫腔不通,则造影时见不到以上典型的X射线图像。据报道,X射线碘油造影仅能协助诊断约20%左右。
检查子宫腺肌症的方法:
①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意识,对无典型痛经史者,盆腔检查子宫增大,质硬或伴有触痛结节时,考虑到子宫腺肌病可能。
②提高B超诊断技术。对疑诊病人在月经不同时期(经前、经期、经后)进行B超检查,动态观察超声图像变化,综合分析诊断。弥漫性腺肌病更适合应用阴道超声检查,敏感性达80%,特异性可达74%,较腹部探头准确性高。
③MRI:常用T2重影像诊断子宫腺肌病,于月经前后对比检查,图像发生变化,对诊断有重要意义。MRI可以区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并可诊断两者同时并存,对决定处理方法有较大帮助,这是MRI的主价值,但MRI价格昂贵,只能在必须时采用。
④近年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瘤患者,以CA125>35kn/L人为诊断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合并子宫肌瘤的阈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85%。且CA125在监测疗效上有一定价值。
1、经期吃刺激性的食物,会引起子宫收缩,宫腔压力增大,形成子宫腺肌症。因此,要注意改善日常饮食。
2、避免经期做妇检,会引起宫腔压力增大,给妇科疾病创造机会。
3、禁止经期同房,性高潮时会出现强烈的子宫痉挛性收缩,以致宫腔内压力增大。平时,做好房事卫生,杜绝经期性生活。
4、人工流产或引产是最容易造成子宫内壁受伤的因素,可引发子宫腺肌症,要落实好避孕措施,减少各种宫腔手术操作。
5、加强锻炼,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可预防子宫腺肌症等各种妇科疾病。
6、每年定期体检,是预防子宫腺肌症等妇科疾病的最好办法。
7、女性需要坚持避孕,人工流产术尽量不要做,因为在手术操作时,如果使用方法不适当,可能会造成血液倒流入腹腔,进而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种植。
8、女性需要避免月经期间做妇科检查,因为一些检查可能会伤害到子宫,如果子宫一旦挤入输卵管,就会容易引起腹腔子宫内膜种植。
9、女性还要尽量避免临近月经期进行妇科手术,如果一定要进行手术,也需要医生要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挤压。
10、女性在月经期间要避免做宫腔内手术,例如:输卵管通畅试验,如果在经血还没有干净的时候就做,子宫内膜碎屑容易经输卵管进入腹腔,造成异位种植。
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子宫内膜可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在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围和深浅可不同;后者异位内膜仅侵及某部分肌壁,形同子宫肌瘤,但其与周围正常组织并无分界(假包膜)。
子宫腺肌症发病症状:
1、痛经:这是子宫腺肌症最为常见的一个症状,一般患者都会出现继发性的痛经,随着病情的加重疼痛也是越来越明显。痛经的程度与宫内膜侵及肌层深度和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在肌层中的密度是成正比的。
2、月经量增多: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经期时间变长以及月经量增多,子宫肌壁的病变直接影响了子宫纤维的收缩,月经期开放的时候,血窦是不能关闭的。子宫内壁增厚会使宫腔的面积逐渐增大,最后受到雌性激素的影响合并增生过长。
3、子宫变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还会变得很大,超过怀孕时候3个月的大小,呈现弥漫性的球形状。月经期或者月经前后子宫会增大,以后就会逐渐的缩小。
4、性欲下降和性冷淡以及性生活的时候有疼痛感,由于疼痛感十分明显,很多女性就会留下阴影,从此拒绝性生活,最后表现出性欲下降和性冷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