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宫畸形手术治疗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子宫畸形分为很多种,有些子宫畸形患者是没有任何患病症状的也不会影响正常生育,月经,性生活,有的则会出现月经量过多,小腹疼痛等症状
子宫畸形表现:
1.盲角子宫:两侧副中肾管发育均较好,但一侧子宫角未与阴道沟通,形成盲角子宫。青春期后月经来潮,有周期性下腹痛,且日渐严重,长期不被发现。经血潴留,可造成子宫积血、输卵管积血,甚至经血可经输卵管伞端开口流入腹腔。可在下腹部触及日益增大的肿块。有的盲角子宫本身具有发育不完全的阴道,但不与正常阴道相通,形成阴道积血后可误诊为阴道囊肿。处理办法:通过矫形手术将盲角子宫与对侧子宫腔或阴道腔沟通。
2.双子宫及重复子宫(对称型):这两种畸形极相似。前者系由于副中肾管发育后完全没有会合,各具一套输卵管、子宫、宫颈及阴道,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后者亦称双角双颈型双子宫,系副中肾管完全会合,但中隔完全未吸收。两者区别仅在于,前者两子宫间之间隙较后者宽大。双子宫可有或可无阴道纵隔。
子宫畸形表现:
1.双角子宫:两侧副中肾管尾端已大部会合,末端中隔已吸收,故有一个宫颈及一个阴道;但相当于子宫底部会合不全,导致子宫两侧各有一角突出,称双角子宫。如此类畸形程度更轻,表现宫底向内凹陷,根据不同程度,形成所谓马鞍形子宫、心形子宫、弓形子宫,如妊娠可引起流产或胎位异常。
2.纵隔子宫:两侧副中肾管会合后,纵隔未被吸收,将宫体分为两半,但子宫外形完全正常。有时纵隔不完全,导致两个分开的子宫—宫颈间有小通道,故称相通子宫。常伴有阴道纵隔,通道常位于子宫峡部。有时一侧阴道部分闭锁,潴留的经血可通过峡部通道向对侧通畅阴道缓慢流出,因而病人可因经常有陈旧性血性分泌物自阴道流出而就诊。
3.马鞍形子宫:宫底凹陷,程度可不同。
诊断
子宫颈外翻,一般有子宫颈裂伤疤痕及宫颈外口较深撕裂,可见到或触到颈管皱襞。如用3%醋酸溶液涂抹局部,可显示一致性的葡萄状或面条状突起。
治疗措施
轻度子宫颈外翻无临床症状者,可不予处理,有合并慢性宫颈炎症状者,根据慢性宫颈炎处理原则予以治疗。
临床表现
轻度宫颈外翻症状不明显,可有粘液状白带略增多。但合并感染,形成慢性子宫颈炎时,则转为粘液脓性分泌物,量亦增多,而且可有接触出血,其他慢性子宫颈炎现象亦都可具备。
阴道窥器视诊:子宫颈横裂或呈星状,宫颈前、后唇距离较远,可见颈管下端的粘膜皱襞。如并存子宫颈炎,则由于长期充血、水肿及结缔组织增生,而致宫颈前、后唇明显肥大,粘膜红肿,表面附有粘液性分泌物。
#p#副标题#e#
阴道指诊:宫颈外口较宽,有时可感觉触到颈管中线的纵形皱襞。
鉴别诊断
可与子宫颈糜烂鉴别(后者呈均匀的乳白色,间或杂有葡萄状突起),阴道镜检查象亦不同,可详妇科特殊检查章阴道镜检查节。
子宫颈外翻肥大,有时外观很难与早期宫颈癌鉴别,应常规作阴道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必要时作活组织检查确诊,仍不能肯定者宜定期随访。
预防
除注意掌握人工流产操作及正确处理中期妊娠引产与分娩外,在产后、流产后复查时,亦须常规检查子宫颈。如发现子宫颈裂伤较重,宜及时修补。
子宫畸形修复手术的最常见和效果最好的适应证,是对称型双角子宫。凡反复流产的这类病人均宜及早施术。把两个分开的子宫角,从一侧宫角至对侧宫角作一横切口,对半切开肌壁,将左右两侧切口面对缝一起。术后分娩活婴者可达60~85%。残角子宫内有积血引起临床症状时,可切除残角。
子宫畸形经手术治疗后妊娠者,应注意避免流产,并应严密观察,以防止子宫自发破裂。分娩时根据胎位及产程进展等情况,选择分娩方式。由于子宫体切口疤痕大小数倍于原剖宫产切口,因而要大大放宽剖宫产指征。应注意防止产后流血和产褥感染。阴道分娩时要警惕胎盘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