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经前紧张综合症怎么办

很多女性在月经期来临前就变得敏感、抑郁、烦躁、易怒、紧张,这些症状都是经前综合症的心理表现。那么,经前紧张综合症怎么办呢?除了去医院接受治疗外,患者自己又能为健康的恢复做出哪些努力呢?

为什么经期前会在出现紧张和失眠?

什么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在月经期前很多健康妇女都有某种不舒服感觉和情绪改变,影响睡眠:严重者出现失眠健忘、头痛乏力、烦躁易怒、焦虑抑郁、乳房胀痛、下腹坠痛、腰背酸痛、腹泻便秘,并有不同程度的手、足、面部浮肿等,因而为影响工作而感到烦恼。另外还可出现舌炎、颊部黏膜溃疡等黏膜病变。而食欲增加、嗜甜食、低血糖、手指震颤及性欲增加等症状也可出现。其典型症状开始于月经来潮前7~14天,逐渐加重,行经前2~3天达高峰,行经后明显消失,这些现象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为什么会在出现经期前紧张和失眠?

月经周期中性激素水平的波动 这主要与月经周期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有关。下丘脑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受到兴奋,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使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及黄体生成素。这些垂体激素使卵巢内的卵泡逐渐发育成熟而分泌愈来愈多的雌激素,雌激素在排卵前达到一个高峰。排卵后由于卵泡液中的雌激素释放入腹腔,血循环中的雌激素水平暂时下降。排卵后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产生愈来愈多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雌激素达到另一个更高的峰值。排出的卵子如未受精,黄体即退化,雌激素的分泌迅速下降,孕激素分泌也随之逐渐减少,导致子宫内膜的退化剥落,月经来潮。月经来潮后女性体内雌、孕激素都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因雌激素参与了植物神经调节功能,故在月经前期会产生失眠、紧张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我们发现月经周期中睡眠的好坏是与雌激素的激烈变化急剧下降密切相关的。很多女性在排卵前睡眠不好,而严重失眠则多发生在此期间,并同时伴有紧张焦虑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其他症状。还有研究表明排卵后黄体酮激素升高,会使一些女性感觉困倦,月经前孕激素的迅速下降也是经前期经前紧张综合征和失眠的病因。

脑神经递质变化 医学研究发现一些与应急反应及情感控制有关的神经递质在月经周期中对性激素的波动和变化敏感而影响精神、神经的协调性,表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失眠。

精神因素 激素不是影响女性睡眠的惟一因素。压力、疾病、饮食、生活方式和睡眠环境都是影响睡眠的因素。精神紧张、心胸狭隘的女士更容易患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和失眠。

维生素B6不足 维生素B6可以增强脑的单胺基生物合成,促进肝脏内雌激素的代谢,调节情绪和行为。缺乏维生素B6的话就有可能引起经前综合征,并引起失眠。

钙、镁缺乏 钙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神经递质、激素的生理效应均是通过细胞内“钙信使系统”来引发的。而镁对钙的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静的作用。缺乏钙、镁有可能引起睡眠障碍,并导致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或加重。

经前期紧张症如何防治?

在月经前出现烦躁、易怒、失眠等一系列症状,而在月经后又消失者,叫经前期紧张征。此类症状多见于35岁以上妇女,或伴有不孕症、月经失调病人。仅少数病人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经前期紧张征的病人,一般在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出现症状,经前2~3天加重,行经后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完全消失。常见的症状有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烦躁易怒或优郁、全身无力、容易疲劳、失眠、头痛、思想不集中等。还有的病人出现手、足、脸浮肿。腹壁及内脏水肿而出现腹部胀满感,胃肠粘膜水肿出现腹泻或软便,盆腔水肿出现下腹坠胀或疼痛,乳房水肿而胀痛。水肿明显时体重比经期前增加许多。

引起经期紧张征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情绪紧张、不愉快等精神因素或患有肝脏病及水盐在体内潴留有关。

月经前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过分紧张,少吃盐,呆以预防和减轻症状。如出现水肿症状,可在月经前10天或出现症状后口服双氢克尿噻,每日25~50毫克,或每日口服氨苯喋啶100~200毫克,直到月经来潮。注意在连服上述利尿药5日以后应加服氯化钾。不可服镇静药,如鲁米那每次0.03克,每日3次,或者利眠宁每次10毫克,每日2~3次;每晚服0.2~0.4克眠尔通也可以谷维素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连服1~2个月,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作用;月经来潮前10天始口服碳酸锂,每次0.3克,每日3次,直到月经来潮止,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水、盐化谢,有一家治疗作用。

经前期紧张症应该如何治疗?

在月经前出现烦躁、易怒、失眠等一系列症状,而在月经后又消失者,叫经前期紧张征。此类症状多见于35岁以上妇女,或伴有不孕症、月经失调病人。仅少数病人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经前期紧张征的病人,一般在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出现症状,经前2~3天加重,行经后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完全消失。常见的症状有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烦躁易怒或优郁、全身无力、容易疲劳、失眠、头痛、思想不集中等。还有的病人出现手、足、脸浮肿。腹壁及内脏水肿而出现腹部胀满感,胃肠粘膜水肿出现腹泻或软便,盆腔水肿出现下腹坠胀或疼痛,乳房水肿而胀痛。水肿明显时体重比经期前增加许多。

月经前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过分紧张,少吃盐,呆以预防和减轻症状。如出现水肿症状,可在月经前10天或出现症状后口服双氢克尿噻,每日25~50毫克,或每日口服氨苯喋啶100~200毫克,直到月经来潮。注意在连服上述利尿药5日以后应加服氯化钾。不可服镇静药,如鲁米那每次0.03克,每日3次,或者利眠宁每次10毫克,每日2~3次;每晚服0.2~0.4克眠尔通也可以谷维素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连服1~2个月,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作用;月经来潮前10天始口服碳酸锂,每次0.3克,每日3次,直到月经来潮止,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水、盐化谢,有一家治疗作用。

性激素及大量维生素A于经前14天开始服用,直至月经来潮。

中医辩证施药效果较好。肝郁气滞型是常见的一种,表现为以前乳房、乳头胀痛,甚至不能触衣,壮举痛、小腹胀满连及胸胁、烦躁易怒、脉弦、舌黯,用逍遥散加减;脾肾阳虚型,表现为面部浮肿、头晕、体倦、嗜睡、纳少、便溏或经前泄泻、脘腹胀满、腰酸腿软、舌胖有齿印、苔白润、脉沉细弱,应用健固汤;阴虚肝旺型,表现经前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应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心脾两虚型,表现经前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多思善虑、面色萎黄、食欲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应用归脾汤。

女性经前综合症怎么办?

女性朋友月经前出现烦躁、头痛、易怒、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症状,而在月经后又消失者,叫经前期紧张征。此类症状多见于35岁以上妇女,或伴有不孕症、月经不调。有少数病人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经前期紧张征的病人,一般在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出现症状,经前2—3天加重,行经后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完全消失。常见的症状有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烦躁易怒或优郁、全身无力、容易疲劳、失眠、头痛、思想不集中等。严重的还有手、足、脸浮肿。腹壁及内脏水肿而出现腹部胀满感,胃肠粘膜水肿出现腹泻或软便,盆腔水肿出现下腹坠胀或疼痛,乳房水肿而胀痛。水肿明显时体重比经期前增加许多。

由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引起;也可能由于组织对孕激素的敏感性失常所致。正常情况下,孕激素促进远端肾小管钠和水的排泄,而雌激素则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使水钠潴留,故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可引起体重增加等征象。

月经前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过分紧张,劳累,少吃盐,可以预防和减轻症状。如出现水肿症状,应该去医院进行治疗,不可私自买来消肿利尿药,因为不明白这是什么样的水肿,乱用药会刀子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会有健康危险。经期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辛辣食品,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自己的心情,可以减轻症状。

相关专家在线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