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综合症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方面包括:嗜睡、疲劳、盆骶腹坠、头疼、腰背疼痛、腹泻、肠道痉挛等。心理方面主要有:抑郁、易怒、多疑、烦躁、焦虑。如果在月经前的一周左右出现这些症状,而又在月经结束后消失,就要警惕是否患上经前综合。
症状一:月经前肥胖
经期综合症的症状还有受荷尔蒙变化的影响,通常女性排卵期(通常为两次月经之间约15天前后)结束后身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并且让你对高盐分口味的食物胃口大开,因此应该尽量控制含有高钠成分的零食小吃,并大量饮水帮助身体排出组织内的积液。
症状二:乳房敏感
体内黄体酮含量的升高会让你的乳房变得敏感,轻轻触碰就会感觉疼痛难忍,这也是经期综合症症状之一,可以服用维他命E药片和止痛片来缓解症状。
症状三:痛经
在经期前的一两天一旦感觉小腹部疼痛,立刻开始服用布洛芬等镇痛药,直到月经开始,如果开始后经期综合症疼痛症状没有减轻,可以继续服用2-3天。
症状四:情绪焦躁
情绪焦躁是经期综合症的症状之一,在经期开始前的一个星期可以用每天多睡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避免易怒的情绪。不要中止健身,运动可以舒缓神经,避免大量化学物质涌入血管让你头脑发热。
有关pms症状多达150余种,但每一病人并不都具备所有症状,各人有各自的突出症状,严重程度亦因人因时而异,并非固定不变,但症状的出现与消退同月经的关系则基本固定,为本病特点。生育力和孕产次与pms无关联。病期持续长短不一,症状严重需治疗者病期较长,约有40%病人病期持续1~5年。10%可持续10年以上。
典型症状常在经前1周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症状消退时间较长,渐渐减轻,一直延续到月经开始后的3~4天才完全消失。
本病多见于25~45岁妇女,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出现的易怒、抑郁和疲劳,伴有腹部胀满、四肢浮肿、乳房触痛。主要症状归纳为3个方面:①躯体症状:表现为头痛、乳房胀痛、腹部胀满、肢体浮肿、体重增加、运动协调功能减退;②精神症状:易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疲乏以及饮食、睡眠、性欲改变;③行为改变: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意外事故趋向、易有犯罪行为或自杀意图。
经前期综合症症状出现与黄体的发育相平行,因而设想有一些诱发因素产生于黄体,主要可能由于中、晚黄体期孕酮水平下降或导致E/P比值的改变。
可是近年许多研究并未发现PMS病人卵巢激素的产生与代谢有异常情况。PMS病人卵巢甾体的平均水平与正常人并无差异。PMS病人均有正常的生殖功能,并不影响生育能力亦可证明其卵巢激素处于正常平衡状态。
有些PMS病人血PRL平均浓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均高于健康妇女,尤其在经前期更为显著。应用溴隐亭治疗以抑制PRL分泌,症状获得明显缓解。黄体期PRL水平升高可伴随孕酮排出量下降或FSH/LH水平下降等,在理论上支持PRL水平增高在某些方面与PMS形成有关。可是正常及PMS病人间多数未见PRL水平有明显差异。
PRL对渗透压的调节作用在动物比较显著而在人类则影响不大,可能仅作用于乳腺,影响其局部渗透压的平衡使乳房胀大、触痛。此外,高PRL血症妇女很少有PMS症状。应用溴隐亭治疗,仅减轻乳房症状,而对其他症状疗
有关经前综合症的症状多达150余种,但每一位患者的症状都是不同的,严重程度亦因人因时而异,并非固定不变,但症状的出现与消退同月经的关系则基本固定,为经前综合症特点。病期持续长短不一,约有40%病人病期持续1~5年。10%可持续10年以上。你有经前综合症的症状吗?
典型经前综合症的症状常在经前1周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症状消退时间较长,渐渐减轻,一直延续到月经开始后的3~4天才完全消失。另有一种不常见的类型,即双相型,有两个不相联结的严重症状阶段,一在排卵期前后,然后经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1周再出现典型症状,以往称之为经间期紧张,由于其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本病一致,实际为经前综合症的特殊类型。
经前综合症的症状1、精神症状:
包括情绪、认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情绪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遇事挑剔、易怒,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经前综合症的症状2、液体潴留症状
手足、眼睑水肿:较常见,有少数病人体重显著增加,平时合身的衣服变得紧窄不适。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临床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附胀、腰骶部疼痛等经前综合症的症状。
经前头痛:为较常见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为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高峰。头痛呈持续性或无诱因性,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及恶心、呕吐。可根据头痛部位、症状的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进行鉴别。